6月25日,央视网发布了一则“男子起诉银行骚扰电话获赔5000元”的消息,迅速在平台成为热点。
起因是在上海胡先生(化名)因频繁接到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推销电话且投诉无果,收集证据后,耗时15分钟完成网上立案。经浦东新区法院审理,银行被判赔偿5000元并致歉。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联系到律师李华阳,他表示该案件属于侵扰公众的生活安宁,对规范电销行为具有警示意义,也提醒公众勇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据央视网报道,家住上海的胡先生,曾办理过招商银行信用卡。在今年2月底到3月初,他频繁接到了招商银行官方号码“4001755555”打来的业务推销电话。胡先生告诉央视网记者,他一开始并没有去法院起诉,而是选择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进行投诉,要求招行停止推销、银行分管负责人道歉并赔偿200元。
“不能让打骚扰电话的人成本如此之低。”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胡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申请经济赔偿的初衷是认为增加银行拨打骚扰电话的成本,是减少此类电话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与银行沟通后,虽银行答应停止推销,却拒绝了其他诉求。然而,在3月6日至10日期间,胡先生又陆续收到招行发来的三条推销短信,这让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快速收集证据,包括短信、电话记录以及通讯商记录等骚扰痕迹,在线提交诉讼。

胡先生告诉央视网记者,他全程通过网上办理提交诉讼材料,15分钟完成了起诉状。“起诉骚扰电话,其实比许多人想象中的要简单得多。” 他希望广大消费者在面对类似事件时,能够勇敢地主动 “亮剑”,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河南予瑞律师事务所李华阳律师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指出:“依据民法典第 1033 条规定,私人生活安宁受法律保护,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银行电话、短信骚扰当事人,银行属于过错方。再结合第 1165 条第 1 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法院判定银行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上海迪士尼 “禁带食物” 案(2019年)
● 推动者 :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小王
● 事件 :小王因携带零食被拦并强制翻包检查,遂起诉迪士尼侵犯自主选择权。
● 社会进步 :迪士尼修改规定,允许游客携带食物入园,并优化安检流程,取消强制翻包检查。
● 李沁片酬诈骗事件(2010年)
● 推动者 :演员李沁
● 事件 :刚出道的李沁遭遇电信诈骗,其《红楼梦》全部片酬40万元被骗走。
● 社会进步 :银行在 ATM 机增设 “勿向陌生人汇款” 警示语,成为早期反诈提示模板。
你身边有这样的案例吗?评论区分享!
来 源: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潘怡羽
编 辑:刘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