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不是一办了之,而是全程监督呵护
四川乐山市中:逐案全员回访助力涉罪未成年人健康回归
开展“以赛促学”知识竞赛
未检工作受到群众肯定
检察艺苑
“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做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检察院未检工作的目标和重心。自涉罪未成年人案件全员回访帮教工作开展以来,该院不断构建未检工作涉罪未成年人办案新模式,对未成年人案件全员跟踪回访,逐案分类细化,逐案回访帮教,以机制建设筑牢回访基础,以帮教主体促回访落实,以巧搭平台促回访实效,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预防效果突出。
“四项机制”筑牢回访帮教基础
首先,构建分类细化兼定期回访机制。该院把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回访分类和顺序编排,依次把涉罪未成年人分为在校学生社区矫正未成年犯、闲散人员社区矫正未成年犯;之前的未成年犯现已成年被羁押的、现仍未成年羁押的未成年犯;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期满的未成年犯。根据涉罪未成年人实际回访情况,建立重点回访台账,采取两手抓,一手抓存在再犯罪苗头的、思想波动大的、不利成长环境的未成年犯;一手抓犯罪后“重生”的,在校表现优异的,社区矫正效果突显的未成年犯。对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建立未成年人案件跟踪考察表;对被判处监禁刑的未成年人,开展定期回访,了解其思想动态和改造情况,同时加强思想、法治教育,促其悔改。
其次,构建联动回访协作机制。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重新回归、健康成长等问题,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工程。该院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未检工作实际,多触角、多动点、多维度开展全员回访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了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相互协调与配合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与有关政法机关日常沟通机制,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调查研究等形式,通过联动回访共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特点及罪后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学校形态,适时解决未成年人涉罪重生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形成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合力,促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帮教社会化体系建设。
再次,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回访监督机制。未检科作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监督考察的直接负责主体,适时引入回访监督机制,重点考察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等情况,以及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以及其法定代理人、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保护组织等情况的管教、帮教、监督、考察工作。
最后,构建案件质量评查与回访夯基规范司法行为。以案件质量评查为契机,狠抓回访夯基建设,着重从特别程序实施、案件质量、办案程序、法律监督、文书规范、办案纪律等六方面对涉罪未成年人案件程序、实体和效能上进行回访检查,纠正、规范司法办案行为,转变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特殊理念,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穿司法办案始终,确保每一件涉罪未成年人案件经得起检验。
“四项主体”让全员回访掷地有声
第一,抓好心理咨询师参与涉罪未成年人回访帮教。该院未检科创新帮教机制,积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回访考察。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从法律、家庭、社会等多角度与其耐心沟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定期对不捕、不诉和判缓刑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评估,有针对性地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心理矫治和个别教育工作,最大可能减少未成年人再犯罪率,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第二,抓好律师援助同步跟踪回访帮教。律师的专业素养、职业品质和“非官方”身份形成了与未成年犯了解沟通的便利条件,相较容易取得涉罪未成年人的亲近和信任。该院未检科在跟踪回访帮教中,充分抓好接受委托或指派介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律师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律师、涉罪未成年人、监护人回访帮教合力,引导、规范涉罪未成年人增进信心、修正错误、完善自新,构建相互尊重、良性互动的新型回访帮教关系。
第三,抓好“家-校-检”协同回访帮教。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为平台,协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在对涉罪未成年人回访中适时通过家长言传身教、亲情影响和学校教育,同时引入以案说法、组织参观关押场所、旁听庭审等方式,强化法治意识。对涉罪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回访监督中,协同公安、文化等部门加强网吧、游戏厅网络监督和管理,对网吧、游戏厅等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及时向公安、文化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加大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处罚力度,努力根除涉罪未成年人的精神“污染源”,共同营造涉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有效预防和遏制再犯罪。
第四,抓好涉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再犯罪预防帮教社会化体系。该院未检科通过着力构建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等政法部门协同合作及司法借助社会力量的长效机制,来加强与综治、共青团、关工委、妇联、民政、社工管理、学校、社区、企业等方面的联系配合,整合社会力量,促进逐案帮教回访全程能够得到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促进涉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观护帮教和再犯罪预防社会化、一体化体系建设,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无缝衔接。
“四个平台”延伸回访帮教触角
搭建“检校共建”回访帮教合作平台。该院与乐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会签了《加强“检校共建”暨未检业务社会化建设工作意见》,实现检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还促成了涉罪未成年人家长长效合作机制。由乐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定期选派优秀大学生,通过培训和指导,参与未成年人考察帮教、犯罪预防、法治宣传教育等实务工作。
依托社区矫正延伸回访帮教触角。该院未检科适时与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和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会商,逐案对涉罪非监禁刑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情况及时跟踪回访监督,分类细化回访帮教档案记录,结合涉罪类型和心理特点制定回访帮教细化清单,厘清涉罪未成年人认识自我、健康回归的短板和壁垒,定期与涉罪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区互联互通,搭建与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回访帮教平台,根据回访考察情况查找和发现影响涉罪未成年人生活、学习等诸多环境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或单位提出检察建议。
上好法治讲堂引领回访帮教。以“送法进校园”为抓手,积极主动联系学校,开设法治讲堂,为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让专业法律基础知识变为青少年学生的常识;采用寓教于乐的普法方式,授课检察官根据以往办案中的经验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用鲜活的案例,围绕“强化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探究未成年人犯罪诱因”等内容展开,调动学生听课热情。
开展送法下乡动态提升回访效能。携手共青团、关工委、社工组织等社会力量深入辖区乡镇村组开展“关爱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治宣讲活动,与涉罪未成年人开展“法治面对面”“我来讲法治”等法治互动,采用实际办案中列举一个个鲜活案例的方式以案说法,为未成年人的家长以及未成年人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特别针对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涉罪问题,向家长们剖析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醒家长们要密切关注正值青春期子女的心理动态及交往情况,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