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zhendeshiye.com/file/upload/202509/04/101534151.jpg" />
撰稿 | 湘江财经工作室
在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行业背景下,一家深耕区域的银行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8.04亿元中期分红“红包”即将到账,县域金融贷款余额激增近14%,不良率稳稳控制在1.17%——8月29日,长沙银行(601577.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了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战略执行力。
当众多银行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时,这家湖南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究竟靠什么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深耕县域、发力零售的差异化战略,又能给区域银行转型带来哪些启示?
01 业绩稳健,分红慷慨
财报显示,长沙银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2.49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9亿元,同比增长5.05%。基本每股收益1.08元/股,同比增长5.88%。
值得关注的是,长沙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含税),合计派现8.04亿元。自2018年上市以来,该行已连续7年实施现金分红,累计分红超过93亿元,真正体现了回报股东的决心。
截至2025年6月末,长沙银行资产总额达12473.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8%,增速领先多数上市城商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6026.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6%;吸收存款本金总额7591.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1%。
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长沙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7%,与上年末持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拨备覆盖率309.7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继续保持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长沙银行审慎经营的风控理念,为长期稳健经营筑牢了安全垫。
02 县域业务成效显著
作为湖南人自己的银行,长沙银行始终深耕本土市场,县域金融发展成效尤为显著。
截至2025年6月末,长沙银行县域存款余额2484.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0%;县域贷款余额2291.69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3.80%,县域业务已成为全行重要的增长极。
长沙银行通过“网格金融+县域”“产业金融+县域”“数字金融+县域”“专业金融+县域”四大定位,打造了具有湖湘特色的县域金融发展“长行模式”。该行以“点-线-面”思维驱动县域金融产业破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成立“县域产业金融生态联盟”,截至6月末,县域特色产业贷款规模达207.86亿元。
03 零售业务转型升级特色鲜明
零售业务方面,长沙银行持续深化转型,客群规模稳步提升。截至6月末,个人存款余额达4177.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8%;个人贷款余额1920.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3%。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行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达4913.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4%,服务零售客户数1866.19万户,较上年末新增21.96万户。
财富管理领域,长沙银行围绕“一老一小”两大特色客群,依托“超能力俱乐部”和“布蕉绿俱乐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老金融与亲子金融品牌。截至6月末,财富客户数增至143.2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15%。
04 深耕湖湘经济,服务实体质效双升
作为湖南政务业务的主要银行,长沙银行始终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5年上半年,该行公司贷款余额4049.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7%;公司存款余额3107.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0%;对公客户数45.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10%。
长沙银行深入湖南各地市,推动“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为8271户企业提供授信1311.07亿元,实际放款514.23亿元。该行深度融入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聚焦工程机械、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核心产业链,有力支持省、市重点项目132个,新增信贷投放147.32亿元。
05 践行金融使命,写好“五篇大文章”
2025年上半年,长沙银行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全面发力,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637.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60%;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22.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0%;普惠涉农贷款余额120.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7%;科技金融贷款余额867.21亿元。
数字金融方面,长沙银行通过打造“金融+产业+生态”模式深化数字化转型实践。截至6月末,网络渠道用户达1193.05万户,月活跃用户(MAU)273.78万户,网络银行交易额达1.79万亿元。
湘江财评
2025年上半年,长沙银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锻造差异化经营优势,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这份半年报,不仅是一份业绩展示,更是一份区域银行差异化发展的范本。
在银行业分化加剧的当下,它用扎实的数据证明:深耕本土、服务实体,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创造价值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