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从“一键精准”到“点滴降耗”

   2025-08-15 kongyu520
核心提示:  轧机轰鸣,蒸汽升腾。一块400毫米厚的高强度连铸坯沿着智能辊道缓缓移动,在“功勋轧机”4200吨巨大压力下,实现华丽变身。

460毫米厚板连铸车间。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轧机轰鸣,蒸汽升腾。一块400毫米厚的高强度连铸坯沿着智能辊道缓缓移动,在“功勋轧机”4200吨巨大压力下,实现华丽变身。这块即将远赴欧洲的“巨无霸”钢板,是河钢集团舞钢公司近五年“智”造升级与绿色蜕变的见证。

  盛夏时节,走进河南平顶山市舞钢公司厂区的460毫米厚板连铸机车间,这里正在上演“钢铁变形记”。

  随着精炼结束,1500多摄氏度的钢水被缓缓注入结晶器,在水冷系统的快速作用下初步成型。紧接着,连铸机按设定的拉速运转,数据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热流、液位高度等数据,经由计算机处理后精准调控各项参数,迅速成型的彤红钢坯便从结晶器中被连续拉出。

  “这是批量生产超厚高端板坯的生产线,今年7月刚刚投产,专为海上风电、压力容器、工程机械等高端领域定制。”舞钢公司第一炼钢厂厂长赵向政介绍。

企业特厚钢板展品。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在炼钢控制室,操作员轻点按键,“钢铁大模型”便启动了“一键炼钢”程序。电弧炉自动调节功率,合金料仓按最优配比投料,单炉冶炼时间缩短了10分钟。“这在2022年以前都不敢想。”操作员感慨道。

  热处理炉的温控模型更“神”,AI根据钢板厚度自动调整加热曲线,能耗降了18%,性能稳定性却提升50%。

  智能化已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多个环节。搭配5G+北斗系统,电动重卡组成的“绿色车队”按序交货,准确率达100%;AI扫一眼,废钢验质3秒出结果,精准度比人工作业提升30%……

  当智能技术为全流程装上“千里眼”“顺风耳”,也让企业绿色转型增添了精准施策的底气。

  AI环保监测平台,对废气、废水、噪声等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智能预警,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跨越式升级。同时,在钢渣处理车间,曾经堆积如山的工业固废正经历“点石成金”的蜕变:回转窑设备高速运转,钢渣经磁选、破碎后化身透水砖、路基材料等绿色建材,实现百分之百综合利用。

  绿色变化,不止于此。

  企业还建成了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减碳量达1.2万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率高达98%,吨钢综合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清洁能源替代与能效提升的“双轮驱动”,正加速推进企业能源结构绿色化。

我国第一台宽厚板轧机。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从智能炼钢的“一键精准”到绿色生产的“点滴降耗”,技术创新的双重赋能在此交响。

  “西气东输”的运输管线、三峡大坝的24扇永久闸门、北京“鸟巢”的承重钢柱……曾经,这些大国工程的“钢筋铁骨”,镌刻着“舞钢造”的硬核印记。如今,这座有着50余年历史的钢铁企业,循着创新的脉络不断突破,以技术迭代叩响未来之门。

  在舞钢公司展厅,一块精细雕琢的高锰钢样品很是惹眼。“零下196℃极寒里,它的韧性丝毫不减。”舞钢科技部研发人员、高级工程师李样兵说。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的换热器用钢,经3项独创工艺淬炼,提前10天交付;济南黄河隧道的“黄河号”盾构机刀头,用1100吨高强钢啃下了最复杂的地质“硬骨头”;中俄天然气管道管线钢,在零下45℃仍能满足工况要求……凭借在一项项“超级工程”上的卓越表现,舞钢正在高端特钢赛道上重塑行业标杆。

  数据显示,近五年,舞钢累计申请专利300余项,80余个新产品打破国外垄断,这些“舞钢造”正助力“大国重器”挺进深蓝、极地、苍穹。(慎志远、王玉兴、程明辉、肖懿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