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至28日凌晨,俄罗斯军方从布良斯克、库尔斯克等六个州和两个边疆区出发,发起了一轮猛烈的空袭,派出324架无人机和7枚导弹,主要目标是乌克兰西部赫梅利尼茨基州的旧康斯坦丁诺夫空军基地。乌克兰空军迅速做出反应,成功拦截了309架无人机和2枚导弹,但仍有部分攻击突破防线,造成了8名平民受伤。这种袭击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常态,乌克兰民众每天都在警报和损失中度过。伤者包括普通居民,医疗资源匮乏,使得平民生活在持久冲突的阴影下,饱受战火摧残。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28日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前,向媒体表达了对普京的失望情绪。他表示,最初设定的50天停火期限太长,但如今已缩短至10到12天,并暗示最迟到8月上旬必须结束。他指出,普京一方面声称愿意谈判和平,另一方面却继续轰炸乌克兰,这让人觉得他的承诺并不可靠。特朗普强调,如果俄罗斯不配合,美国将对俄罗斯商品加征100%的关税,并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尽管这一措施听起来极具威慑性,但实际上美俄之间的贸易几乎已经中断,制裁的实际压力主要落在那些仍与俄罗斯保持交易的第三方国家身上。
特朗普的政策转变源于俄乌和谈一直无果的现实。过去半年,他多次派遣使者接触克里姆林宫,却只得到空洞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不再有耐心,决定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然而,俄罗斯方面的反应并不软弱。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28日的论坛上表示,俄罗斯正独自面对整个西方,不能显示出任何软弱。他提到,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至少保持一定的相互尊重,而如今欧洲对俄罗斯的敌意愈发严重,导致双方关系不断恶化。
拉夫罗夫的言论反映了俄罗斯日益感受到的孤立压力。从冲突开始以来,西方的制裁已经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如此,俄罗斯通过转向亚洲市场继续维持经济运转。而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直言,特朗普的威胁实际上是在推动战争,而非促成和平。他警告称,美国无权决定俄罗斯何时开始谈判,这直接触及到俄罗斯对主权的敏感神经。
特朗普最初提出的50天停火期限是在两周前的北约会议上提出的,当时他表示对俄罗斯的行为极为不满,如果俄罗斯不达成协议,将实施更严厉的关税。如今,停火期限缩短,特朗普的耐心显然已耗尽,这也反映出美国国内对俄乌冲突的疲惫情绪。许多美国人认为这场冲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却要为战争提供大量的纳税资金。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特朗普的干预表示积极评价,认为他的介入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和平进程。然而,现实却十分复杂。7月23日,俄乌谈判结束,双方仅就交换俘虏达成了一项协议,关于领土归属和安全保障等核心问题依然存在巨大的分歧。俄罗斯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认其吞并的地区,而乌克兰则要求俄罗斯归还领土并赔偿损失。
紧接着,俄罗斯国防部在30日宣布,针对乌克兰陆军培训中心的导弹打击造成近200名乌军伤亡。这表明,俄罗斯对特朗普的威胁毫不在意,继续通过军事压力来为谈判争取筹码。普京自冲突开始以来一直强调俄罗斯的目标不变,包括去军事化和中立化乌克兰。在特朗普尝试充当和平使者的同时,普京似乎并不买账,特朗普的商人式谈判方式在国际地缘冲突中碰壁。
欧洲盟友对特朗普的转变心生忧虑,担心如果美国真的选择抽身,他们将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压力,尤其是面对能源短缺和大量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支出。俄乌冲突已持续超过三年,给各方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难民潮。俄罗斯军队在东部持续推进,而乌克兰则依赖西方援助来维持防线。
特朗普的政策转向,试图将更多责任推给欧洲,让他们购买美国武器并继续支援乌克兰,而美国则从中获益。然而,这一策略存在一定风险,二级制裁可能会导致全球油价波动,并影响中美之间的谈判。拉夫罗夫的强硬言辞并非空洞之言,俄罗斯将这场冲突视为与西方的全面对抗。普京在6月的圣彼得堡论坛上公开宣称乌克兰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进一步暴露了俄罗斯的领土野心。
特朗普与普京的多次通话未能带来任何进展,特朗普甚至批评普京意图占领整个乌克兰,这将导致俄罗斯的衰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指出,普京显然误判了特朗普的立场,持续攻击乌克兰表明他并不真心进行谈判。
在这场拉锯战中,乌克兰空军虽然不断击落俄方无人机,今年1月就击落了60架,但俄罗斯的生产能力强大,袭击的频率也很高。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即将到期,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波动,油价也有所上涨。俄罗斯转向亚洲贸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裁的压力,而梅德韦杰夫警告称,特朗普的通牒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场长期拉锯的冲突正考验各方的耐力,特朗普希望通过快速解决来终结冲突,而普京则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乌克兰民众渴望和平,但却深陷泥潭。拉夫罗夫强调,俄罗斯不会退缩,必须通过实力来争取谈判筹码。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8月8日的最后期限,这一天可能带来转机,也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