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zhendeshiye.com/file/upload/202508/06/091145691.jpg" alt="" />
七月的邢台,骄阳把柏油马路晒得发软。工行邢台开元支行的玻璃门被推开时,裹挟着热浪的,还有一位神色焦急的南非面孔客户。他攥着厚厚的现金,在大堂里来回张望,脚步顿了顿,又来回挪了挪——语言不通的窘迫,让“给学校对公账户汇学费”这件事,变得像眼前发烫的空气般窒闷。
“Sir,may I help you?”客服经理宋经理早已注意到他,敏锐捕捉到客户紧皱的眉头、攥紧现金的手,还有反复翻看手机翻译软件的慌张。听到英语,客户瞬间眼睛亮了亮,混杂着南亚口音的英语倾泻而出:“I need to send this cash to the school’s public account…for tuition… but I don’t know how…” 说着,又笨拙地蹦出几个中文词“汇款… 对公… 现金”,手忙脚乱地比划,额角沁出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
宋经理迅速听懂了诉求,先把客户让到空调风口下,笑着安抚:“Don’t worry,let’s solve it step by step。” 她先引导客户到现金柜台,看着客户把一沓现金仔细数好、递出,眼睛却始终紧紧盯着宋经理的动作,生怕错过任何细节,连睫毛都不敢多眨一下。
到了智能柜员机前,宋经理成了“双语指导员”,客户指尖在屏幕上缓慢移动,每点一下都要抬眼确认, 直到汇款指令提交成功,屏幕跳出“交易完成”,客户紧绷的肩膀才终于松下来,嘴角不自觉往上扬。
打印回单时,宋经理强调:“保存好,有问题随时来找我们!” 客户接过回单,突然用生疏但无比真诚的中文说:“谢谢… 你们,很专业… 很暖。” 他攥着回单的手微微发抖,眼角藏着的感激快溢出来——从进门时的茫然无措,到此刻握着“成功”凭证的踏实,这场金融服务,不仅跨越了语言,更把“温度”实实在在递到了他手里。
当客户带着轻松的步伐走出网点,七月的阳光依然炽热,可金融服务的温度,早已透过这场跨越语言的协助,在邢台街头悄然蔓延。开元支行用专业当桥、以温度为帆,让“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外籍友人手中攥着的汇款回单,更是这座城市向世界敞开的、温暖怀抱的缩影。宋欣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