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的上海,将如何实现蜕变?

   2025-08-06 kongyu540
核心提示:被“误解”的上海发展现状最近五年,上海似乎一直在被超越。2020年,汽车产量被广州赶超,上海痛失“全国汽车第一城”的宝座;20


被“误解”的上海发展现状

最近五年,上海似乎一直在被超越。

2020年,汽车产量被广州赶超,上海痛失“全国汽车第一城”的宝座;

2024年,进出口额被深圳赶超,上海痛失“全国外贸第一城”的宝座;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被北京赶超,上海痛失“全国金融第一城”的宝座;

2025年上半年,社零总额被重庆赶超,上海痛失“全国消费第一城”的宝座。

2025年上半年,上海GDP总额达到2.6万亿元,同比增长5.1%;而同期北京GDP总额达到2.5万亿元,同比增长5.5%。两市的GDP总量差距,只有1000多亿了。

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差距是关键因素。

首先,北京的工业增加值增速7%,而上海只有5%,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点,工业增加值每增加一个点,就可以拉动GDP增长0.2-0.4个百分点。

其次,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14.1%,而上海只有6.2%,这看起来有点“拉胯”。

不过,房地产开发投资倒是表现得“与众不同”,这些年来一直还都保持着高增长,几乎从未出现过负数。而反观其他城市,早已跌得没法看了。

有人说,上海在经济转型上的速度太慢了,没能及时拥抱新质生产力,尤其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下,上海还在抱着房地产这个“情人”,做着最后的温存。其实,这是对上海发展新模式的“误解”。


上海正在以“现代化人民城市”理念重塑价值高地

城市“内涵式发展”是上海一直钻研和实践的课题。早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在杨浦滨江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成为上海做好城市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

近五年来,上海“内涵式发展”的城市建设成果颇丰。

黄浦外滩“第二立面” 通过整体更新规划,消灭围墙,开放街坊内部巷子,使天津路、香港路等小街形成步行环,构筑世界级金融文化中央活动区;

徐汇区东安一、二村作为上海最大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仅用5天就实现 99.95%的高比例生效,未来将打造为集医疗、创新、文化于一体的高端国际医创城;

浦东唐镇小湾村通过城中村改造,规划为先导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崛起千亿产业群,实现“科、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

临港新片区落地重大产业项目超100个、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增长 22.5% 和10.3%;

……


正是上海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使得城市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7月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会上在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时,强调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这也正是上海一直坚定实践和探索的发展路线。

对上海这样的自然和土地空间资源优势并不突出、又率先从大规模建设迈向更新改造的超大城市而言,如何在此前低效用地盘活、产业园区调整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提质增效”,考验着改革的决心和智慧,也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内涵式发展,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的统筹协调,融合发力,最终指向人居体验。这就需要在各方面力求“高能效”“低能耗”,要做到这点,无疑需要城市治理的各领域、全链条树立成本绩效意识,充分考虑各种成本约束。这种成本,既有显性的经济成本,更有无形的制度成本、社会成本。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上海发布《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集中推进本市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资源实施意见(2025版)》,文件提出,突出规划引领、资源统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统筹谋划、项目计划、规划制定、实施建设、运营管理五个阶段构建全周期城市更新模式。由此可见,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已成为上海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和推动力,这不是过去追求的高速度扩张,而是更精细化的规划与更人性化的空间协同发展。

首先是共识重构,构建 “全周期公众参与” 机制,将居民圆桌会议制度化,并将改造方案可视化呈现。  

上海虹口瑞康里项目为例,首先组织大量的居民圆桌会议,为居民提供充分参与改造方案讨论的平台。然后通过制作效果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将改造方案可视化,让居民直观了解改造后的实际效果,极大增强居民对改造方案的认同感。这种从 “被动搬迁” 到 “主体共建”的深刻转变,成功将居民从改造的阻力转化为推动改造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为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是政策优化,设立城市更新特别用地分类,建立动态容积率调节机制。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行 “产权重构 + 用地混合”政策包,有效破解土地制度的刚性约束。“产权重构”是对碎片化、复杂化的土地产权进行系统性整合,包括集体土地国有化转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共有产权确权登记等。目标是破解城中村“小产权房”“违法建筑”等历史遗留问题,消除因产权分散导致的开发阻力。“用地混合”是打破单一用地性质的规划限制,允许居住、商业、产业、公共服务等功能在同一地块混合布局。目标是提升土地价值密度,通过功能复合激发空间活力。

最后通过金融创新、文化增值、科技赋能,为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助力。针对资金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难题,金融创新无疑是破局的关键所在。将风貌保护转化为文化资本,通过品牌授权、场景消费等方式,实现历史空间的增值也同样重要,青浦蟠龙天地项目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BIM+CIM技术,构建更新项目全生命周期模型,实现成本收益的动态模拟则已在部分项目推进中率先运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