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截至今年6月,浙江省有效发明专利达45.1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491.6万件;目前,浙江省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数已增长到15.4万家。这是记者今天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20年前,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年来,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知识产权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在会上说。
据介绍,浙江省5年内3次召开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大会,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等作出了一系列部署,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营造创新生态方面,浙江高规格制定印发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颁布实施《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设立了全国首个涵盖所有门类的省政府知识产权奖,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梯次递进的高价值专利培育网。据了解,浙江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近5年翻了一番多。
知识产权只有用起来,才能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动能”。谢小云在会上提到了多个“首先”:浙江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8777件高校和科研机构“沉睡”专利被唤醒;率先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全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57万亿元,占GDP比重突破20%;率先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四梁八柱”,建设全链条生态,架起通往数据要素新蓝海的“桥”和“船”。
数据显示,浙江累计登记数据知识产权2.2万件,实现运用金额近77亿元。2024年,浙江全省专利、商标质押授信金额达5197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1.17万家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变成“真金白银”。如今,在浙江,每百户企业注册商标量为125件,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
“知识产权也是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金扁担’。”谢小云表示,近年来,浙江培育了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浙江还推出了14项知识产权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举措,认定“非遗工坊”1500多家,“工坊+农户”等产业链延伸带动就业近600万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