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一部手机拍的科幻片,困在赛博资本里的失独妈妈

   2025-08-05 kongyu580
核心提示:未来赞美诗导演: 韩延编剧: 韩延主演: 叶童 / 张新成 / 任彬 / 李增辉类型: 剧情 / 科幻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
图片
图片

未来赞美诗

导演: 韩延
编剧: 韩延
主演: 叶童 / 张新成 / 任彬 / 李增辉
类型: 剧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片长: 20分钟


FIRST青年电影展和vivo合作的科幻短片《未来赞美诗》于今日全网上线。这部20分钟的短片由韩延执导,叶童、张新成、任彬、李增辉主演,由vivo X200 Ultra拍摄。影片的核心是一个科幻概念:逝者只要生前植入“记忆芯片”,亲人便可付费提取记忆。


《未来赞美诗》的故事由一对母子展开。母亲赵欢欣(叶童 饰)腿疾恶化,儿子李星云(张新成 饰)咬牙预支薪水为其手术筹款,却在工地突遭高空坠物身亡。痛失爱子的赵欢欣将原本治腿的手术费全数投入虚拟影像中,只为与儿子重逢,最终沦为赛博劳工。


《未来赞美诗》预告


1

过去式的未来时态

“未来天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的集体向往,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和未来,我们的情感该如何自洽?”,韩延导演在映后的创作自白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真相:在我们不断追求新技术时,常被炫目的外壳晃了眼,忘了它的本质。


《未来赞美诗》的灵感来自一条新闻,一位丧子母亲每日浏览孩子QQ空间留言,以此来怀念逝去的孩子。QQ空间,这个Y2K时代的产物,现在看来已经有了一层时代的灰尘。但正是这样一个“过时”的灵感,孕育了这部未来科幻片。其原因在于,不管是QQ空间还是记忆芯片,核心都是“存忆”。不管是书信、录音,还是照片、影像,多年后再用来睹物思人,技术本身便拥有了怀旧的属性,技术本身也被岁月包浆,只是那层“旧”愈发具象。


图片

韩延导演


从电影史看,科幻片是人类赞美未来的颂歌,也常常披着西部片的外衣。西部片黄金时代距今已近百年,但依然不断在给现在的科幻片补充养分。二者都面临着文明与荒野的未知边界,用辽阔危险、无法无天的疆域考验人性。英雄既被自由诱惑,也被孤独折磨,最终留下一座尚未完工的新世界。当我们抓住内核时,过去式也能拥有未来时态。


赛博美学的泛滥,纯粹堆砌霓虹和全息已难再触发反思。既然内核一致,索性以怀旧反刍科技——这成了《未来赞美诗》的切口,也是可行路径。影片中,赵欢欣(叶童 饰)的家是刻意保留的20世纪质感:搪瓷缸、手织沙发巾、掉漆的红木柜。与之形成刺目对照的是未来感拉满的科技公司——冷白灯、无影墙、悬浮屏。韩延没有用惯常的赛博霓虹,而是让两种时空在镜头里切换,让“怀旧”能更直观呈现的同时,也能观众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时间的跨度,科技发展的速度,从而更好的反思。


除了置景的反差外,人物设置的反差也是耐人寻味的设定。通常被描述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人,在这里缺席。相反,一位年迈母亲成了技术的重度成瘾者。她花光手术费,只为购买儿子记忆的虚拟残影,最后沦为赛博劳工,成为资本主义的牺牲品。赛博苦力不再是格子间里的青年,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失独母亲。角色的倒置让批判不再居高临下:技术的恶不在于新旧,而在于它总能精准刺向最柔软的伤口。


图片

《未来赞美诗》海报


2

科幻外壳下,仍是尘土里的生死

韩延关注罹患重疾青年群体的《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花》《我们一起摇太阳》被大家合称为“生命三部曲”。对“死亡”的审慎思考是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点,同样也成为了新片《未来赞美诗》的重点。


在“生命三部曲”中,韩延始终聚焦肉体消亡前的精神困境:《滚蛋吧!肿瘤君》用漫画幻想消解癌症的痛感,《送你一朵小红花》以“平行时空”隐喻韦一航对死亡的逃避,《我们一起摇太阳》则让尿毒症患者凌敏通过“征婚求肾”的荒诞契约重燃希望。这些作品将“向死而生”的勇气具象化为角色对抗命运的姿态。


图片

《送你一朵小红花》剧照


而《未来赞美诗》则将此命题推向更残酷的维度。叶童饰演的赵欢欣,实则是“生命三部曲”角色的赛博亡灵:她用儿子治腿的手术费购买记忆芯片,如同凌敏为换肾签下婚姻协议;她每月拉500人预存芯片换取短暂的母子赛博重逢,恰似吕途在《摇太阳》中以“生命接力”赌明天。韩延将疾病叙事中的“治疗困境”转化为“记忆贫穷”,让生死命题从生理层面升维至数字时代的灵魂囚禁。


韩延的镜头永远是自下而上的,底层的视角更能刺穿系统谎言。科技没有推翻死亡,只是把最后一声告别拆分成可续费的套餐。当记忆都能被定价,穷人的伤口也被精准量化。死亡依旧是穷人的奢侈品,只是分期付款的界面更温柔罢了。对于死者来说,肉体消亡后,精神是否仍被资本奴役?


图片

《我们一起摇太阳》剧照


叶童的表演也为我们在思考死亡时,裹上了一层厚重的情感外衣。《未来赞美诗》是叶童与韩延继《我爱你!》之后的再次合作,叶童继续证明一个好演员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她以体验式的表演消除一切表演的痕迹,洞见最普通情感之中蕴藏的澎湃能量。


面对生死迸发出的激烈情感,需要演员带动全身心的力量去呈现。影片里,在记忆中目睹了儿子的死亡瞬间,叶童的表情能真正让人感受到直击心灵的最极致的痛苦。导演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达成技术反思:重塑记忆并不仅仅能够产生“留下美好”的错觉,也能成为重复死亡回溯的刑具。


图片

《未来赞美诗》角色海报


3

让拍电影变得简单


《未来赞美诗》由vivo X200 Ultra全程拍摄,无任何外接辅件,仅凭手机原生镜头与基础轨道完成拍摄。在媒体场放映时,面对大银幕的考验,也没有任何瑕疵。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在画质上和电影机拍摄的电影大片没有区别,用手机拍电影已经不是噱头。


更关键的是,从制作层面来说,手机的便携性让拍电影更简单。韩延用拍摄《未来赞美诗》时的两个例子为我们讲述了最直接的感受。首先是手机拍摄让演员更快放松。传统摄影机怼到演员面前,即便资深演员也会紧张,需重新适应与摄影机的关系。而手机几乎不触发戒备,喊“开始”即可入戏。


图片

《未来赞美诗》海报


另一个更重要的优势是,在空间受限时,手机的体积优势更明显。片中赵欢欣的家仅约十平米,若用摄影机可能直接放弃,但手机轻松进入,演员仍可自由调度,整个流程因手机拍摄更灵活。而在拍摄衣柜POV镜头时,把“摄影机到角色”的距离压缩到了厘米级别。


手机在电影拍摄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常见,而且已被商业大片验证。这个暑期档的大黑马,成本极高的《F1:狂飙飞车》里,IMAX画幅的F1车载镜头正是用手机拍摄的。便携不再意味着妥协,而是把“不可拍摄”变成“可想象”。


图片

《F1:狂飙飞车》剧照


当然,技术民主化仍需平台托举。今年是FIRST青年电影展与战略合作伙伴vivo携手发起超短片单元的第六年,自3月26日开启征片,一共收到了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共603部超短片作品,其中就有不少是手机拍摄的作品。在见证了创作者在技术与表达上不断革新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展望用手机就能拍电影的时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