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喝蜜雪冰城,就会被东方明珠攻击。”
这句抽象、无厘头的“魔都怪谈”,最近被网友用AI视频具像化了。
只见一位小哥拿着自拍杆,边跑边称自己刚点了一杯蜜雪冰城,就被东方明珠追着射激光。然后身为广东人的小哥召唤来了广州塔来保护自己,于是惊现东方明珠塔和广州塔中门对狙的魔幻场面……
安卓手机也顺道被拉出来嘲了一顿,“他们都说安卓手机禁止拍东方明珠塔,我不信,刚拍了一张,手机就原地爆炸了。”
目前,这条视频在小红书已经获得超2.8万点赞,并成功开启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地域刻板印象”狂欢。


互联网上调侃上海的风潮由来已久,比如网友们戏仿“京爷”的说法,创造出“沪爷”一词,并衍生出“沪币”、“沪签”、“沪籍”等一系列新词。

这些词的核心,在于描绘一种被标签化的、关于上海“小资情调”和“精致消费”的刻板印象。在这种语境下,平价亲民的蜜雪冰城,自然就和fancy的上海风格显得格格不入。
于是原本作为城市地标、安静矗立的东方明珠,化身成一个捍卫城市格调的“防御塔”。这种超现实的视觉冲击力,让这个梗的喜感被瞬间放大,变得更加直观、荒诞,且极具传播力。
很快,这个梗又衍生出了:在广东用可乐拌肠粉吃,被广州塔攻击;在意大利吃菠萝披萨被比萨斜塔就地正法……

这些衍生创作,都精准地抓住了不同地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槽点,并套用了“城市地标建筑制裁不符合本地文化行为”的模式,而AI在其中则扮演了一个降低可视化门槛的角色,加速了meme(迷因)的形成和传播。
因为视频的呈现方式是如此科幻和不真实,使得其中对于地域文化的调侃,少了几分地域黑的火药味,多了几分大家一起玩梗的轻松与戏谑,最终演变成一场无伤大雅的集体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