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理疗馆的“止疼神膏”一抹见效,网红店铺的“奶茶糖果”宣称无痛瘦身——这些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健康“神器”,背后竟藏着非法添加的药用成分和法律红线。记者近日从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管部门获悉,查获的两起药品安全案件撕开了“速效功效”伪装下的健康陷阱,为市场主体与消费者敲响了药品安全警钟。
“老板啊,你这理疗馆的‘止疼神膏’真管用!”在广州市海珠区的某理疗馆里,常客李阿姨对店主竖起了大拇指。这份街坊间口口相传的“信赖”,却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中显露出危险底色。
2024年12月初,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管局江海市场监管所接到线索:某理疗馆使用的两款产品疑似存在非法添加问题。执法人员迅速启动“线上线索挖掘+线下突击检查”双轨机制,将馆内热卖的“PROAEGIS”和“过敏膏”当场查扣送检。12月9日,检测报告揭开了“神膏”止痛的真相:“PROAEGIS”检出盐酸利多卡因,“过敏膏”检出马来酸氯苯那敏——这两种成分均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药用成分,前者是临床常用局麻药,后者为需医生指导使用的抗组胺药,而两款产品在国家药监局官网均无任何药品注册信息,属于典型的“无批文非法药品”。
“我就是想让客人快点缓解疼痛,哪知道这么严重?”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老板慌了神。他坦言,产品是从“朋友”处低价购入,对方宣称“效果好、回头客多”,自己未核查资质便直接用于顾客理疗。
然而,法律不会因“无知”网开一面。根据药品管理法,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销售药品,货值不足十万元按十万元计,可处十五至三十倍罚款;若药品无国家标准却检出化学药成分,更可能触犯刑法。而涉案的盐酸利多卡因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马来酸氯苯那敏则可能引发头晕、心悸,对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危害尤甚,已符合“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形。
目前,该案已依“行刑衔接”规定移送公安机关,某理疗馆的招牌悄然摘下,留下的警示却深刻清晰:健康领域的“小聪明”,终究逃不过法律的严惩。
无独有偶,减肥市场的“神器”同样暗藏杀机。“喝奶茶、吃糖果就能无痛减肥!”这样的宣传语击中了不少人的瘦身需求,却在江海市场监管所的巡查中露出破绽。
执法人员在一家店铺检查时发现,其生产销售的“饱腹糖果”“减肥奶茶”宣称“不节食、不运动”即可瘦身,当场对34种产品抽样送检。结果显示,所有产品均非法添加西布曲明——这种曾用于减肥药的成分,因会严重增加心脑血管风险,早在2010年就被国家药监局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如今已被列入“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名单。
“这些产品主要通过网络售卖,很多消费者以为是普通食品,根本没意识到风险。”执法人员介绍,店主为追求暴利,明知添加违禁成分仍大肆生产销售,其行为已涉嫌触犯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目前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容不得丝毫懈怠。”江海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所始终坚持“打早打小、精准拆弹”,通过投诉举报工单与日常巡查结合,织密风险防控网。
该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速效止痛”“轻松瘦身”等宣传需擦亮眼睛,如食用相关产品后出现心慌、头晕、食欲下降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过12345平台投诉举报。“唯有监管不松劲、消费者多警惕,才能让非法添加无所遁形,守护好群众的健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