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行!我上!》:让郎朗翻个跟头再去弹钢琴,这事只有姜文能干得出来

   2025-08-05 kongyu630
核心提示:姜文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你行!你上!》已经上映有些日子了,豆瓣开分6.7。看过这部影片之后,你就会知道60岁以后的姜文只会更

姜文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你行!你上!》已经上映有些日子了,豆瓣开分6.7。看过这部影片之后,你就会知道60岁以后的姜文只会更加任性,无论他拍什么内容,都会有属于他的独特气质和精神内核。

能读懂他的人,还是会心存敬畏。而面对他的电影,票房和口碑都变得不再重要,更是让评分机制显得无所适从。估计当初看过影片预告之后,很多观众曾表示过担忧,或者说是把更多期待变成了好奇。

图片

在好几个宣传片出来后,还是选择在一个周末去看这部电影。那些隐喻的地方这里不多赘述,有很多深度解读的文章可以看,但是也要避免过度阐释,这里就聊聊看完影片之后的直观感受。

首先感受到的是那股疯劲儿。其实这是姜文电影里一直存在的属性。当年的首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挺疯的,或者说是某种大胆,比如马小军把安全套吹成了气球;男生洗澡时,被浴巾遮掩的勃起,还有结尾时男女生带有性暗示的小游戏。

图片

到了《鬼子来了》,更是因为某种程度上的“疯”,导致影片被禁,他对历史的反思遭到质疑,某些片段被断章取义。也正因为如此,他之后的影片无论有多疯,都学会了某种程度上的隐喻,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这次的新片。

这让影片具有很强烈的形式感,带有某种狂欢式的喜悦,让你来不及反思和体会背后的伤痛,就一路跟着笑了下来。疯,体现在夸张的幅度上,具有了超现实意味,比如郎国任和儿子郎朗在天台上大吵,为了阻止儿子跳楼,父亲来了个飞铲,儿子一跃而起,就像郎朗说的,好像他爹就是想把他踢下楼去。

图片

这种夸张的意象多体现在钢琴弹奏之时,比如空中吊起的钢琴,郎朗在上面尽情的演奏,四周都是楼房,人们探出头来观看郎朗的演奏,为他欢呼,这样突如其来的场景,既现实又虚幻;而结尾也延续着这种疯狂,毕竟那是更重要的一次演奏。郎朗穿好蓝色礼服,在紧要关头翻了个跟头,就及时地坐到钢琴前弹奏了。

搭配这种任性画风的,自然还有浓重东北口音的加持。除了喜剧演员出身的马丽非常自洽外,姜文把其他演员也都整得很好笑。无论是雷佳音于和伟还是葛优,都能成为幽默的化身。特别是王传君出场时,一头长发,拿着话筒,凸显某种摇滚范儿,完全是来搞笑的,和《酱园弄:悬案》里的家暴男判若两人。

图片

当然,这部影片的核心人物是郎朗。姜文找来三位演员分别饰演郎朗的童年、少年和青少年时期,最后这个岁数更大一些的演员陆一,的确是和现实中的郎朗从身型和相貌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且弹琴的样子也能做到神似与形似。

姜文饰演的父亲造型倒是和他当年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时有点儿像,毕竟故事发生的年代差不多,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更是出现在这部电影中,既带来某种呼应的趣味感,同时也提示了当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图片

马丽从各个方面都很适配母亲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喜剧演员出身,又擅长说东北话,塑造过很多接地气的母亲形象,有群众基础和亲和力,特别是这种带一些强势色彩的人物,更能凸显她的表演能力。

但她从形象气质上,不是姜文电影里给出那类符号和色彩的女性角色,于是就会有辛芷蕾饰演的林老师登场。一袭红裙的女老师,在这部影片里具有时代的色彩印记,充满象征意味,如同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身穿白色连衣裙的陈冲。

图片

任何时代都有它的符号和标签,在各种隐喻中,有一场是相对比较明显和直接的表达,来自何赛飞饰演的钢琴教师欧亚。她在给郎朗上课时,直接提到了在特殊年代遭遇学生们的暴力摧残。尽管全片不乏幽默之处,但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观众是笑不出来的,因为背后是残酷的历史真相。只有让年少的郎朗替观众哭出来。

姜文在自己的作品里不自觉地就会去打破各种常规,我们会看到片中角色的交流方式上往往也是反常的。情节上,有些戏是那种没有什么铺垫就直给观众的,特别是郎氏父子的对话和相处模式,更多情况都是在戏谑的反常语境下完成的。因为姜文曾表达过对起承转合的反感,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没有起承转合。观众认为的那些不连贯,恰恰才是生活的原貌。

图片

除此之外,打破对演员的刻板印象,也会营造一些惊喜。刚才提到的王传君是个例子,还有动作影星甄子丹也是如此,加上两撇胡子,就不再是“一次要打十个”的叶问,而是化身为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高手。如果不是姜文,你很难想象一个动作明星会在一部影片中和天才少年对弹钢琴。

影片上映后,也打破了此前的各种猜测,比如电影还没发出预告片的时候,在演员信息里看到了姜文的儿子姜马虎。加上当初片名叫《英雄出少年》,有些声音就在说姜文捧儿子当主演;后来刚出预告片,我就发现姜马虎的名字消失过几天。不过再出现时,多了一个人,可以看到他和自己的兄弟姜三一都在片中饰演了音乐学院的学生。

图片

所以,看到片中的郎朗和这些同学聊天的时候,就容易出戏,因为现场相当于有两个姜文的真儿子(看电影的时候以为只有一个)和一个假儿子同时出现,让你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了基因强大的面孔上……

就像开篇提到的那样,姜文的电影没办法用现有的常规体系去评判,很多事情在他这里都不会变得那么具体,这是违背他创作理念的。影片的特殊性就是姜文的价值所在,他一直是那种浅入深出的表达者。我个人虽然没有觉得这部电影有多厉害,但它绝对是在当今同质化严重的电影市场环境下,不太一样的存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