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留学生圈再次传来重磅消息: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限制F-1学生签证与J-1交流访问签证的有效期限。
这意味着——
过去“读多久就合法待多久”的身份政策,可能被“固定期限+续签审核”替代。
一旦签证到期,所有留学生必须重新申请,否则就属于“非法滞留”。
据《Free Press Journal》报道,该提案正处于白宫信息与监管事务办公室的最终审查阶段。
早在2020年,特朗普就曾提出类似政策,后被拜登上任后叫停。
如今政坛风向逆转,这项“冷饭重炒”的签证限制政策似乎又要“卷土重来”。
而对于每年逾30万名赴美留学的国际学生而言(其中近四分之一为中国学生),这不是一颗普通的“炸弹”,而是一整套制度性的“收割陷阱”正在铺开。

01
— 湾妈看世界 —
学签限期+费用上涨
中产家庭面临“双杀”
更糟糕的是,不确定的签证新政之外,《大而美法案》(Big and Beautiful Act)也在悄悄“加码”。
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非移民签证(含F/M/J签)将被征收250美元“签证诚信费”。
这笔费用不仅数额不小,而且“押金性质”:
若留学生毕业后未能在5天内离境,或申请延期/转身份,则押金直接充公
此外,EVUS(电子签证更新系统)每次注册还需再缴$30,每年还会随着通胀自动上调。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中国学生,单是签证环节就可能冻结$280-$400资金(2000-3000人民币),且可能拿不回来。
而这一切,都是在你已经花几百万留学投资的基础上发生的。
想想都让人感到愤愤不平。
02
— 湾妈看世界 —
留美成本螺旋式上涨
留学生“任人宰割”
不要以为学生签证是唯一被“动刀”的地方。
《大而美法案》对美国大学的资金结构也进行了深刻改变。
▍1. 捐赠税提升:名校运营受限,国际学生成“提款机”?
一直以来,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每年靠数十亿美元的校友捐赠基金滋养。
原本捐赠基金税为1.4%,如今被提高至8%-14%!
比如,哈佛的捐赠基金超500亿美元,单是税收就要缴超50亿。
为了弥补资金缺口,这些大学极有可能把学费进一步上涨,转嫁到学生身上,尤其是国际生。
而根据Open Doors数据,2024年国际本科平均学费为**$45,000/年**,研究生更高达**$53,000/年**,国际学生每年人均支出超过$60,000(折合人民币约44万)。
▍2. 州补贴削减:公立大学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对各州的教育补贴也被削减,公立大学瞬间“断奶”。
这直接影响到以低学费著称的加州大学系统(UC)、德州大学系统(UT)等公立高校,它们不得不采取“两个自救方向”:
提高国际生比例
用学费回血
削减非热门专业、压缩教师团队、减少奖学金发放
可以预见:奖学金名额缩水、非STEM专业质量下降、教育资源向高回报领域倾斜,将成为留学生面临的新常态。
03
— 湾妈看世界 —
留学,还值得吗?
中产家庭如何应对新局势?
美国留学,正在从“教育投资”走向“高风险高成本的奢侈品消费”。

曾经,美国名校是通往全球精英圈的捷径;
如今,却成了被多重政策“反复收割”的对象。
尤其对中国中产家庭而言,这场变化最致命的打击是:
门槛变高:签证限制不确定性增加
成本变重:学费上涨+押金冻结+汇率风险
回报变小:OPT机会不稳,就业不确定
04
— 湾妈看世界 —
重新评估“留美”方案
理性筛选高校
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建议中产家庭,在入学前就想清楚:
是否目标OPT/留美工作?
是否有足够预算与家庭抗风险能力?
是否有Plan B(如香港、加拿大/新加坡/欧洲转申路径)
过去的十年,中产家庭将“美本”视作阶层跃迁的黄金通道。
但当签证变成紧箍咒、费用变成沉没成本、奖学金成了稀缺资源,美国留学必须变得理性、克制、有预案。
不是美国留学不行了,而是时代变了。
醒醒吧,别在做梦,梦碎的代价可能会超乎寻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