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龙陵:乡村夜校点亮家教心灯

   2025-08-02 kongyu670
核心提示:晚上7点半,保山市龙陵县碧寨乡梨树坪村的文体广场上,150多位家长和孩子正盯着露天银幕——爱国主义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刚播完

晚上7点半,保山市龙陵县碧寨乡梨树坪村的文体广场上,150多位家长和孩子正盯着露天银幕——爱国主义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刚播完,工作人员就拿出“反家暴”宣传册开始讲解。今年4月以来,该县以提升农村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为目标,通过扎实开展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激活了基层家教服务新动能,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抓手,成为破解农村家教难题的金钥匙。

图片

露天电影+普法课:夜校这样“圈粉”

“听说一会儿在广场放露天电影,还有各种普法宣传,走,去看看……”吃过晚饭,村民段梅平兴高采烈地和周边邻居邀约着前往碧寨乡梨树坪村文体广场。

图片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碧寨乡第三期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已经聚集了150多名家长和学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放映调试。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开始放映,观众看得聚精会神。观影结束后,工作人员围绕反家庭暴力、国家安全等主题开展宣传教育,并向群众发放装有宣传册的环保手提袋。村民房桂春说:“好多年没看这种露天电影了,感觉又找到了儿时的感觉,内容也很触动心灵。”

乡村“家长夜校”开讲以来,龙陵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学校、农家书屋等为主阵地,灵活利用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构建起“中心辐射、所站支撑、多点开花”的线下教学网络,有效拓展了培训覆盖面和便捷性。

图片

同时,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现场反馈等方式,广泛征集家长在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心理健康、隔代教养等方面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库。龙山镇通过广泛收集不同年龄段孩子家长的真实需求和教育痛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如何兼顾挣钱与育儿”“农村家庭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英语”等课程,形成乡镇协调、村组配合,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联合办学模式,优化内容供给,确保内容接地气、解渴管用。

图片

校长变“同学”:土办法讲出大道理

“我小时候,阿妈总在油灯下缝衣服陪我写作业。”龙江乡党委书记段春荣在夜校讲台上,用自己的成长故事诠释“留一盏灯”的深意。他以《我的故事与成长路上的“他们”》为题,分享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老师们的帮助支持对其人生轨迹的深远影响。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童年种下的种子”“教育是走出大山的车票,更是振兴家乡的种子”。家庭教育的三条“土办法”:“留一盏灯、开一扇窗、树一面旗”。“孩子的书包里装的不只是书本,更是咱们整个乡的未来”。这位“特殊讲师”的现身说法,让台下家长频频点头。

图片

“现在我们请一名家长扮演沉迷手机的孩子,另一名家长扮演这位孩子的‘家长’,看看大家平时针对孩子玩手机是怎样教育的。有没有自愿报名的家长?”在首期乡村“家长夜校”的现场,讲师团成员杨彩焕与家长们积极互动,现场洋溢着轻松的气氛。

在开展“家长夜校”活动中,龙陵县通过吸纳县内优秀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法律工作者、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等组成骨干师资库,组建“1+N”“本土化+专业化”讲师团,统筹县级有关单位资源,围绕自身职能职责,建立课件库20余个。“1”为核心专业力量,为乡镇提供课程资源和师资支持;“N”为本土补充力量,邀请乡村干部、教子有方的“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代表、退休教师、返乡大学生等担任“家长辅导员”或分享嘉宾。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确保授课既能讲透理论,又能用“乡音土语”打动人心。

图片

图片

急救课+心理辅导:夜校变身“乡村会客厅”

“现在进入提问环节。哪位家长或小朋友能说出溺水急救的方法?”海头村“家长夜校”课堂上,勐糯卫生院医生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强化急救安全知识,在演示溺水急救环节,家长孩子们抢着上台练习。

图片

在龙新乡黄草坝社区,以“走进青春世界,搭建亲子心桥”为主题的“家长夜校”已连续开办三期,社区依托中心资源,邀请县内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授课。在龙陵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工的带领下教授托管班课程。这场“情倾故乡 点亮未来”保山市第三届在校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周活动(龙陵县专场),正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形式拉开序幕。此外,上海闵行区的资源也被引入,为留守儿童家庭打造“陪你成长”系列课。家长李惠仙感叹:“参加了‘家长夜校’学习后,才发现家庭教育是门大学问。以前没有条件学习,‘家长夜校’的开办真的是让我受益良多。”

图片

据统计,4月以来,该县已累计举办282期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覆盖全县10个乡镇121个村(社区),直接培训家长1.8万余人次。家长们普遍反映,通过学习,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会了更有效的沟通方法。  

图片

“大学生志愿者来托管孩子,消防员教安全知识,司法所干部解读新政策。”如今在龙陵,夜校早已超越教育功能:从露天电影到亲子心理课,从“怎么管孩子”到“如何懂孩子”,这些点亮山乡夜晚的课堂,正悄然改变着龙陵的教育生态。当家长们学会用拥抱代替责骂,用倾听代替命令,文明的种子已随着夜校的灯光,播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余龙贞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曹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