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mini M4 扩容:移动固态硬盘和雷电全闪 NAS 哪个才是更优解?

   2025-07-17 kongyu680
核心提示:去年 Macmini M4 的登场,掀起了一波 NUC 主机的热潮,存储设备自然也在此过程中收获了不少的关注,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下 Macm

去年 Macmini M4 的登场,掀起了一波 NUC 主机的热潮,存储设备自然也在此过程中收获了不少的关注,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下 Macmini M4 的两种外置存储拓展方案:PSSD、雷电 NAS。

图片

首款介绍的便是移动固态硬盘(PSSD),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两种 PSSD 方案了,一种是官方成品,但主要集中在 USB-C(10Gbps/20Gbps)。但对于 Macmini M4,它的【USB4 端口并未支持 USB 3.2 Gen2×2 协议中的可选的 PCIe 隧道传输协议】,只能以 USB 3.1 Gen2 的 10Gbps 速率来传输。

图片

10Gbps 的速率传数据还可以,如果想要实现使用专业创作软件,直接剪辑处理 PSSD 里面的高码率素材,可能就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USB 4 或者雷电 4 成为了 PSSD 外接方案中的更优解。

图片

因为 USB4 通过 PCIe 3.0 x4 通道,带宽达到 40Gbps,按每个 PCIe 3.0 通道约 985MB/s 的有效数据带宽计算,USB4 接口的理论有效数据带宽可达3940MB/s。明显强于最大传输速度 2000MB/s 左右的 USB 3.2 Gen2x2 移动存储设备。但他们的价格往往偏高,所以又衍生出了一种“曲线救国”的思路,USB 4 硬盘盒 + M.2 硬盘。

图片

今天给大家展示的就是一款来自于绿联的 USB 4 M.2 NVMe 固态硬盘盒,我之前还用过他家雷电 3 的方案,不过彼时雷电 3 款兼容性较为单一,普通 USB-C(10Gbps) 都是无法读取的,所以适配性一般。

但是新款就搭载了祥硕科技(ASMedia) 的 ASM2464PD USB4 主控芯片,通过了 Thunderbolt 4 认证,支持 USB4 和雷电 4 双协议。

图片

在外观设计上,绿联 USB 4 固态硬盘盒采用了 CNC 加厚铝合金工艺,金色的夹层处是金属散热鳍片层,同时还有一个白色 LED 指示灯展示工作状态,正面还印有 UGREEN 和 40 Gbps 的字样。

图片

官方还提供了一个硅胶保护套,正面有大面积镂空,侧面预留了散热孔洞,可以对硬盘盒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图片

在硬盘盒内部,预留了 4 个螺丝孔位,可以适配 2230、2242、2260、2280 等多种尺寸的 M.2 硬盘,在硬盘插槽方面,则是 PCIe Gen4 x4 规格,非常豪华。

图片

在硬盘兼容性方面,这块硬盘盒支持最高 8TB 的 PCIe Gen4×4 通道,读取速率最高可以达到 3600MB/s,相比于前代的 2000MB/s,提升超过 80%。

我就为它安排上了来自金士顿的 NV3 PCIe 4.0 NVMe 固态硬盘,算是我之前用过 NV1 PCIe 3.0 NVMe 固态硬盘的升级款。

图片

不仅最高容量提高到了 4TB,顺序读写性能从 2100MB/s 和 1700MB/s 直接翻了近三倍,来到 6000MB/s 和 5000MB/s,而且耐用性也提升到了 1280TBW,这就是 PCIe 3.0 到 4.0 的巨大代际提升了。

图片

金士顿 NV3 沿用了前代的单面 M.2 设计,所以放在硬盘盒里面也是恰到好处,旋紧螺丝后,贴上散热硅胶,盖上金属导热板即可。

图片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款方案的实际表现,通过连接 Macmini 背面的雷雳 4 接口,可以看到在 AmorphousDiskMark 4.0.1 测试中呈现出如下成绩:

图片

通过 Blackmagicdesign 的 Disk Speed Test 测试可以看到,读速达到了 2962.8MB/s,写速也有 2837.8MB/s,除了达不到 12K DCI-H.265 这种变态级别的视频素材需求外,8K 的视频都是可以读写剪辑的。

图片

我在华硕灵耀 14 2024 的雷电 4 端口测试了下读写性能。

图片

可以看到绿联 USB 4 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速度达到 3816.32MB/s,顺序写入速度为 3158.38MB/s。4K 随机读取速度为 64.67MB/s,随机写入速度为 196.47MB/s。其中 RND4K Q32T16 随机读速为 3441.91MB/s,随机写速为 1438.46MB/s。

顺序读写次数分别达到 3639.52 IOPS 和 3012.07 IOPS。4K 随机读取次数为 15788.82 IOPS,随机写入次数为 47965.33 IOPS。其中 RND4K Q32T16 随机读取次数为 840309.33 IOPS,随机写入次数为 351185.79 IOPS。

图片

当然这不是这款硬盘盒的极限性能,如果我们再把金士顿 NV3 插入主板上的 M.2(PCIe 4.0)的硬盘位上,就可以解锁这款硬盘的极限性能了。顺序读取速度达到 6168.14MB/s,顺序写入速度为 5923.52MB/s。4K 随机读取速度为 66.64MB/s,随机写入速度为 245.93MB/s。其中 RND4K Q32T16 随机读速为 3819.09MB/s,随机写速为 4018.33MB/s。

顺序读写次数分别达到 5882.39 IOPS 和 5649.11 IOPS。4K 随机读取次数为 16269.04 IOPS,随机写入次数为 60040.53 IOPS。其中 RND4K Q32T16 随机读取次数为 932394.04 IOPS,随机写入次数为 981037.60 IOPS。

图片

我把前面的读写性能数据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到绿联 USB 4 移动固态硬盘盒的读速基本上跑到了 40Gbps 的带宽上限,也就是 3800MB/s 左右。当然这不是金士顿 NV3 的上限,因为它使用的是 PCIe 4.0 通道,搭配台式机主板读写性能在 6000MB/s 左右。

图片

在随机读写性能方面,可以看到绿联 USB 4 硬盘盒的表现也不错,相比于内置方案速率差距不大。所以如果单纯是为了给绿联 USB 4 硬盘盒配个硬盘的话,金士顿的 NV1 可能性价比更合适一些。

图片

我们说回硬盘盒,它还在内部配备了智能温控涡轮风扇,而且硬盘两侧还有镂空设计,可以增强对流散热。外部也是加厚全铝合金机身,散热面扩大 150%,可以实现有效导热。此外硬盘盒还内置了浪涌防护器和 ESD 保护器,可以有效保护硬盘避免受过电压等瞬态现象损害。

图片

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可以看到,绿联 USB 4 固态硬盘盒搭配金士顿 NV3 在连接待机状态下接近 40℃(室温 28℃),而在 PCMark 10 的完整硬盘测试进度到 50% 时,温度也仅仅升高了 2.5℃左右,发热控制相当不错。

图片

硬盘盒的接口部分也是镀镍设计,通过了 5000 次插拔测试,搭配标配的一根 USB 4 数据线,可以轻松连接 Macmini 和 MacBook Pro。

图片

这根数据线的长度是 15cm 左右,而且特别 的粗,因为它选用了 7 股 21/32AWG 镀锡铜芯,并设有 4 层屏蔽网,可以减少信号串扰,传输更稳定。

图片

总体来说,绿联 USB 4 固态硬盘盒搭配金士顿 NV3 固态硬盘,可以很好的适配 Macmini M4 的存储生态,特别是实现寸土寸金的空间平替。因为 macOS 15.1 之后支持将应用程序移动到外置存储中,我就把非核心的应用都转到外置固态了,这下我的 256GB 空间终于不会经常性的提示我存储空间不足了。


前面我们介绍了下外置移动存储的解决方案,接下来看看 NAS 的存储方案。NAS 其实一直不是 Mac 的最优解。因为 NAS 的传输速率收到网络限制,即使是万兆网络,理想状态下的峰值读写性能也就 1000MB/s 左右。

图片

而外置移动存储可以轻松达到 2000MB/s 甚至 3000MB/s,更加符合 Mac 的需求,但是在一众 NAS 产品中,有一类比较小众的全闪雷电 NAS。它兼具了 NAS 的网络属性,同时本身也可以借助雷电连接发挥固态硬盘的全部实力。

在外观设计上,因为绿联 DXP480T Plus 为全闪方案,所以它没有传统 NAS 那么臃肿的身形,只比 Macmini 大上一圈,可以塞入同样紧凑的空间中使用。

图片

作为全闪方案,绿联 DXP480T Plus 具有读写快、延迟小、噪音低等诸多优势,而且它还采用了航空铝材制作的外壳,做工非常精细,更难能可贵的是价格不到 4000 元,配置相近的威联通 TBS-h574TX 定价已然破万元。

图片

在 I/O 端口方面,绿联 DXP480T Plus 配备了 2 个雷电 4(40Gbps)数据端口、1 个 USB-A(5Gbps)、1 个 HDMI 2.0、1 个万兆 RJ45 电口、1 个 3.5mm 音频口以及 20V DC 供电口。

图片

在 NAS 的底部可以看到中部的可拆卸设计,中部有产品信息的贴纸,同时四角各有一个软胶垫脚,可以起到支撑和防滑的作用。此外底部还有两个小风扇的开孔,可以提升散热效率。

图片

通过卸下两颗螺丝之后,就可以看到内部的构造,此处预留了 4 个 M.2 2280 的硬盘位,其中 1-2 号插槽为 PCIe 4.0 通道,3-4 号插槽为 PCIe 3.0 通道,最大拓展容量为 32TB(8TB×4)。我便为绿联 DXP480T Plus 搭配了前文晒过的金士顿 NV3 固态硬盘。

图片

再取下内部的两颗螺丝后,就能进一步看到 NAS 的内部构造了,可以看到一整块黑色的 PCB 板上分布着众多的元器件。

图片

可以看到右侧预留的 SO-DIMM 内存插槽,我也就给一并安排上了一对金士顿风暴 Impact 系列的 8GB DDR5-4800MHz 内存套条。有钱的富哥们可以考虑 64GB 的最高扩展容量,主打的就是豪放。

图片

这套内存本来是给游戏本设计的,速度可达 4800MT/s,内置了 XMP 配置文件,预设了超频的时序、速度和电压,支持 Intel XMP 3.0 规范 PnP 自动超频,而且内存的能以 1.1V 低功耗运行。

此外这套内存还支持片内 ECC 功能,可以实现高效的纠错功能。通过仔细观察,相信你还可以发现还有个蓝色的芯片,实际上它就是绿联 DXP480T Plus 内置的 128GB 闪存芯片,主要用于系统升级和应用扩展。

图片

除了内存之外,我还比较惊喜的发现了这款 NAS 加入了一颗 Intel AX211NGW 的无线网卡,拥有双天线,支持 2.4GHz、5GHz 及6GHz(160MHz) 三个频段,峰值带宽 2.4Gbps,支持 Wi-Fi 6E 信号,集成了蓝牙 5.3。PCB 板上面的飞线就是留给它和外壳天线的。

图片

在 NAS 主板的另一面就是 CPU 了,绿联 DXP480T Plus 配备的是一颗英特尔第十二代酷睿 i5-1235U 处理器,它隶属于 Alder Lake-U 系列,采用 Intel 7 工艺制程,拥有 10 核心 12 线程,包括 4 个性能核和 8 个效能核,其中性能核单核最高频率为 4.4GHz,同时配备了 14cm 大尺寸风扇来压制它。

图片

最后在电源适配器上,绿联 DXP480T Plus 也是小型化的 GaN 充电器,要比过往砖块式的方案更加轻便。

图片

总体来说这套硬件配置是相当豪华的,比市面上很多专业的 NUC 主机都要强,所以我也见过有博主直接拿来刷了 Windows 当主机用。不过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当 NAS 用。

图片

想要接入绿联 DXP480T Plus 有三种连接方案,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通过局域网,只要你的电脑接了局域网就可以通过「绿联云」直接管理。如果你在外地,需要访问家里的 NAS,可以登录 ID 账户通过绿联 UGREENlink 服务进行「内网穿透」

图片

以上两种是绿联家族绝大部分 NAS 产品的连接方案,但对于绿联 DXP480T Plus,它还有【雷电直连】的方案,之前这俩雷电口只能外接雷电 PPSD,就在 4 月 25 日官方更新了一版固件,开放了雷电直连,Windows 和 macOS 都可以连接。有意思的是,通过雷电直连 NAS 之后,它还可以给笔记本提供 15W 的反向供电,虽然不快,但也比持续缓慢的掉电强。

图片

然后你就能够在绿联云的局域网设备选项中看到一个雷电⚡标志的连接选项,进入 NAS 后在控制面板内也可以看到雷电的网络连接状态。

图片

不过目前绿联 DXP480T Plus 还没有解锁雷电完全体,据说正在考虑把联网功能加进去。以后可能会支持让笔记本调用绿联的网卡和 10Gbps 网口直接上网,那这款 NAS 身价直接爆涨了,等于额外送你一个价值近千元的雷电 4 双口万兆外置网卡了。

图片

连接完成之后我们先来测个速度,首先是【网线直连】模式,因为绿联 DXP480T Plus 支持 10Gbps 网口并且内部集成了 iPerf3,所以我就通过另一台万兆 NAS 的 iPerf3 工具测试了两者之间的带宽,可以看到二者的传输带宽峰值在 9.34Gbps。

图片

然后我又在 Docker 环境内运行了 Speedtest 的容器进行了测速,可以看到电脑端的下行速率达到了 9934Mbps,上行也有 7525Mbps。

图片

那么在雷电直连模式下,绿联 DXP480T PLUS 的实际读写表现如何呢?我通过 macOS 的读写工具对 SMB 映射的文件夹做了测试,首先在 AmorphousDiskMark 测试中,可以看到顺序读速达到了 2555.90MB/s,顺序写速 360.09MB/s,随机读速达到了 126.97MB/s,随机写速达到了 16.00MB/s。

图片

在 Disk Speed Test 中,顺序读速为 1809.3MB/s,顺序写速为 838.2MB/s。可以看到写速性能接近 6.7Gbps,读速比万兆也要快一倍以上。不过感觉这并不是绿联 DXP480T PLUS 的极限速率,期待继续 OTA 升级。

图片

然后我们看看实际场景中的读写性能,作为自媒体我经常需要传输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所以我选取了 200 张 RAW + DNG 格式的照片、35 个高码率视频素材进行传输测试。通过 Surface Pro 7 的两个雷电 4 端口,在绿联 USB 4 固态硬盘和绿联 DXP480T PLUS 之间测试传输性能。

图片
图片

【图片素材读写测试】结果来看,使用绿联 USB 4 固态硬盘对绿联 DXP480T PLUS 进行写入时,图片平均写入速率在 215.6MB/s,而反过来,读取绿联 DXP480T PLUS 写入绿联 USB 4 固态硬盘时,图片平均读取速率达到了 335.5MB/s。而【视频素材读写测试】,视频素材平均写入速率在 132.3MB/s,视频素材平均读取速率达到了 366.7MB/s。

图片
图片

然后我们看看绿联云为 UGOS Pro 系统最近升级的新功能,当前我的版本为 1.6.0.2905。第一个就是「网盘工具」,在 6 月 18 日的更新中支持到了夸克网盘,点击连接之后,就会跳转网页登录账号,可以看到当前已经配对成功了,我一共连接了 4 个网盘。

图片

在功能方面,网盘工具能够直接访问夸克里面的资源,你可以选择下载特定的资源,也可以上传到网盘。期待后续能够加入一个文件夹同步的功能,目前百度、阿里、115、OneDrive 都有了,相信夸克也不远了。

图片

第二个是 6 月底更新的「SAN Manager」,这个软件对于 Windows 用户可是相当棒的,它可以生成一个虚拟磁盘,相比于映射网络驱动器的功能更加接近于本地硬盘的体验。

图片

首先你新增一个 LUN,设定好容量,这就是虚拟硬盘的空间,它是从你现有的存储池中分割出来的,所以不要太多。

图片

然后再新增 Target,就完成了 NAS 端的配置,然后我们在 Windows 使用 Windows + R 输入 iscsicpl,打开 iSCSI 发起程序。

图片

在新弹窗中选择发现→发现门户→设置 NAS IP,完成这步之后在目标门户就会显示 NAS 地址和端口。

图片

接下来打开目标→选择已发现的目标→连接→确定即可。

图片

然后你就可以打开在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工具,就可以初始化硬盘,如果你在此处看不见硬盘,可以使用 DiskGenius 进行新建分区。

图片

最后下图就是我链接成功的图片了,可以看到这 4TB 容量的虚拟硬盘已经成为了我电脑硬盘的一部分。

图片

当然在 macOS 端也可以链接,因为 macOS 没有自带 iSCSI 发起程序(Initiator),所以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 DAEMON Tools for Mac 来实现连接。

图片

在 iSCSI 远程设备界面中右键→添加→输入 IP 地址(网络 IP or 雷电 IP),然后在新显示的地址上右键选择连接即可。

图片

然后在磁盘工具中对连接的硬盘进行格式化,建议选择 ExFAT 格式方便 macOS 读写。

图片

最后,你就可以在 macOS 的桌面或者访达菜单栏中看到这块虚拟硬盘的身影了,就像插了个外置硬盘一般,你可以像使用普通硬盘一样进行读写、格式化、分区等操作。

图片

总体来说,绿联 USB 4 固态硬盘盒 + 金士顿 NV3 4TB、绿联 DXP480T Plus 为 macmini 提供了两种拓展可能。从性能表现来说,PSSD 方案是要显著优于 NAS,性能直逼本地硬盘,性价比更高。但是从功能性上来看,NAS 的体验是更优的,而且还能轻松实现跨端数据同步,就看消费者如何取舍了。要是富哥的话,建议全都要,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场景。

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耐心观看,我是 Geek 研究僧,一枚爱好测评的研究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