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权益业务整改,不妨学一下信用卡

   2025-07-30 kongyu660
核心提示:自助贷新规发布之后,各金融机构和助贷平台便着手调整优化业务,其中最核心的当属客户综合融资成本(息费总和)的上限压降。为了

自助贷新规发布之后,各金融机构和助贷平台便着手调整优化业务,其中最核心的当属客户综合融资成本(息费总和)的上限压降。为了适应新规要求,平台普遍采取“24%+权益”的整改方案,用于替代“双融担”等传统展业模式。

然而,助贷行业既然已被细化垂直管理,围绕助贷业务链条的所有环节,必然也会被进一步穿透。比如24%+权益的增值服务方案,已经开始摸排调研,接下来,一场整改优化在所难免。

对于24%+权益,其实在助贷新规出台之前,部分消金公司、助贷平台就将其作为对客增值服务模式。如今受到监管关注,与市场过度讨论曝光不无关系,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平台将其作为转型出路。

当个别现象上升到行业问题,规范管理也就顺理成章。经从行业内了解,从业机构对24%+权益模式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正对照问题排查风险,以降低可能面临的整改压力。

本次调研排查的是会员权益业务,非会员权益类的风险报告、保险推荐及商品分期等服务形式不涉及。相关平台或可以考虑通过更丰富的增值服务产品去开展业务。

另外,增值服务也是信用卡行业近年来大力拓展的中收业务,信用卡增值业务运营经验也能给消金公司、助贷平台提供参考。尤其是不与贷款审批关联的产品设计,注重存量经营的服务逻辑,恰恰是当下消金和助贷权益业务调整的方向。

下沉客群需要贷款服务,机构和平台也需要定价覆盖风险,如何通过精细运营和服务创新挖掘更多增量价值,是从业机构必须解答的难题。

再次考验能力的时候到了。

权益业务的三条红线

此前,坊间传闻的贷款权益业务风险问题,最终在监管调研报告中一一对应。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监管层面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会员权益业务调研,详细了解消金公司与助贷平台的会员权益业务情况。调研内容分为五项,分别是消金公司权益服务情况、助贷平台权益服务情况、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其中,有三个问题或可视为消金和助贷会员权益业务的红线。

第一,权益与贷款绑定,进行捆绑销售。涉及消金公司的会员权益是否与贷款申请、发放、提前还款、提额、贷款利率等绑定;助贷平台会员权益业务是否存在捆绑销售、虚假宣传、质价不符等情况,消金公司贷款审批是否与合作助贷平台会员权益挂钩。

第二,客户不知情,收费无依据。涉及是否保障借款人知情权,是否明确告知借款人会员费的收取,借款人是否了解会员费的用途及计算方式。

第三,计入权益收费,综合融资成本不超上限。这是一个潜在的红线,如果明确要求了,必定会对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权益业务造成重大影响。涉及会员权益是否增加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在计算综合融资成本时,是否将权益收费计入其中,综合价格是否超过24%。

至于消金公司开展会员权益业务是否涉嫌超范围经营,助贷平台开展会员权益业务是否违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不将会员权益与贷款强关联,不捆绑销售,仅作为客户运营服务的一种载体,就像信用卡增值业务一样,应该就不会涉及过多的延伸。

最核心的当属上述的三条红线,尤其是权益费用统计口径的问题。如果将会员权益费用归为息费范畴,纳入综合融资成本统计,那么整体压缩到24%以内就意味着很多平台和机构难以做到盈亏平衡。

最近几个月,中小助贷平台24%+业务强监管之后,业务风险波动明显加大。一方面,部分助贷平台强力进行24%客群切换,实际上平台客群资质并不符合24%的风险定价标准,于是就会产生客户流失,以及24%客群与36%客群重叠问题,业务亏损压力增加。

另一方面,现在中小助贷平台主做36%定价业务,受资金风险偏好变化,中小助贷资金成本已经有明显攀升,资金价格普遍提升到7%+。

再就是中小助贷主要做固收业务,平台进行风险兜底,而部分36%助贷资产的年损风险可能在15%以上,资金价格+流量成本+风险成本+担保通道费用等,整体成本已经触及24%定价盈亏线甚至超过24%。

压力虽大,但整改也将提上日程。接下来监管大概率会对相关会员权益业务进行指导,引导行业健康合规发展。

毕竟当前的确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监管要求规范会员费的收取,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能不能开展会员权益业务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非会员权益的探索

除了会员权益服务,消金和助贷行业也在探索一些非会员权益业务,这部分业务同样属于增值服务范畴,能为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带来低风险收入。同时,也可以填补息费上限压缩产生的定价缺口。

目前,行业非会员权益服务形式有“24%+保险”、“24%+风险报告”、“24%+商品分期”、“24%+AMC债务咨询”等,其中AMC权益方案存在诸多合规疑点,尚处探索阶段,不具规模。

一、24%+保险推荐

该增值业务模式由助贷平台与保险经纪公司合作,平台在客户申请借款时向其推荐保险产品,包括百万医疗险、意外险等。如果客户购买保险,保险经纪公司则赚取相应保险佣金,助贷平台赚取技术服务费用。

当前,24%+保险业务模式已经在多家头部平台落地,向借款人收取的保费在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一般助贷平台会与保险销售平台谈好最佳返佣条件,最终这一业务的本质就是助贷平台赚取保险佣金。

二、24%+风险报告

其实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很早就已经开展24%+风险报告业务,当36%定价业务被严管之后,更多的高定价助贷平台也开始引入该模式。相比会员权益,24%+风险报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产品优势。

该服务主要由助贷平台与第三方数据公司合作提供,也可以由助贷平台独自提供,风险评估报告的年收费在300元至400元不等。一般采取按月支付、自动续费的收费模式。

对于借款人而言,风险评估报告便于其排查个人信用风险,尤其是想了解贷款会不会被拒绝,从这个角度来看该服务对借款人的确有吸引力;对助贷平台而言,风险报告采取了费用前置的方式,同时借款人只要打开报告就无法退费,增加了平台收入的确定性。

三、24%+商品分期

为了能最大化填补24%+部分的定价,部分助贷平台便通过24%+大权益模式展业,大权益中有一项重要构成就是商品分期。商品一般为实物产品,包括红酒、地方特产等,实物权益看似质价相符,其实不然。

因为,平台为了提高权益收入,通常不会设置价格透明的品牌商品,而是采用在市面上极少流通的不知名产品。这样一来,成本更易把控,利润空间更容易做大。

商品分期权益包一般设置为一期、三期,周期较短,平台能借助权益包快速回笼资金。虽然具有诸多收费便利,但商品分期权益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

首先,中小助贷的用户多为下沉的长尾客群,在他们已经很缺钱的情况下,再让其购买高价不实用商品,逻辑似乎说不过去,最终的结果就是爆发大规模客诉。

其次,商品分期特权权益单独销售很难,普遍在营销层面与贷款审批、发放、提额等内容关联,这正好踩中贷款权益业务的红线。

图片

其实在实际服务中,金融机构放款与否、授信相关服务,均与助贷平台无关。行业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在助贷业务中都已经规避了会员权益与借款挂钩的情况,不管前端客户是否购买了助贷平台的会员权益,实际上最后的放款方(金融机构)并不会因为会员权益而采取不同的授信和用信策略。

摸着信用卡过河

现金贷权益业务的风险,说到底还是金融类权益存在的合规隐患。特别是在贷前环节,将权益业务与贷款业务进行营销关联,很容易对用户产生误导,比如会认为不买会员就无法下款等。

从监管调研方向来看,金融类权益也是贷款会员权益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想压降消金、助贷权益业务的风险,就必须去金融化,减少贷前的金融关联。

尽管这样会降低权益业务转化率,但起码合规风险小了,能实现更长久更稳定的经营。在政策密集期中,不踩红线才是最稳妥的发展策略。

按照这个逻辑,信用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

对于信用卡行业,由于深陷存量困境,各家头部发卡行纷纷将增长重点放在增值业务上,包括各种权益服务包、会员权益产品等。与现金贷权益业务相比,信用卡权益业务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轻金融权益、重服务权益。

在权益业务营销上,信用卡未将权益服务内容与持卡人发卡、放款关联,营销则更多放在发卡之后。通过存量运营,去激活持卡人的权益服务需求。

在权益产品设计上,信用卡增值服务主要涉及用卡类权益(用卡安全、卡片升级等),还款类权益(还款红包、利息折扣、违约金减免等),医疗健康类权益(互联网医疗、医疗保险、意外险等),生活服务权益(餐饮会员、出行会员、酒店会员、视听会员、加油会员等)。

以某信用卡的权益产品为例,持卡人订购A增值服务产品,在产品有效期内,可享受零起点短信提醒服务、免除卡片挂失手续费服务、电话医生服务、重疾绿色通道服务和重大疾病全球二次诊疗服务,附赠家庭综合意外伤害保险服务、意外住院医疗保险金及意外伤害保险金服务。

可以看到,信用卡的权益服务很少涉及审批、放款、提额等内容,更多是与保险公司或第三方服务平台合作向持卡人提供实际服务。如果贷款会员权益整改,质价相符将是绕不开的考验,这一点可以参考信用卡调整。

另外,信用卡权益业务也会采取自动续费的收费规则,以及已经收取的费用不予退还的规定。对此,信用卡会向持卡人清晰披露规则,包括如何取消自动续期,退费后原服务将继续提供至周期末。

尽管信用卡具有账户优势和交易优势,能给增值业务运营带来便利,这一点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不能比,但信用卡更加稳妥的权益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或能为助贷权益业务后续规整带来参考。

客群有分层,风险有差异,定价有高低,小额分散的消金市场一定不会消失。那么权益业务作为从业机构维持经营、平衡盈亏的重要补充,也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只不过需要一场标准化的引导规范罢了。

来源:镭射财经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