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河县通河镇建设村积极探索文明乡风建设新路径,通过党员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完善基础设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多元化举措激发乡村活力,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肌理。
一、党员带头树标杆,文明服务暖人心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一支由17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延伸文明实践范围。组建由“好邻居”“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模范组成的先进典型服务队,两支队伍相互配合,重点关注村内孤寡老人、困难老人群体,定期上门帮扶,为老人解决生活难题,从日常照料到物资采购,从房屋修缮到心理关怀,点滴服务汇聚成温暖力量,让特殊群体切实感受到乡村大家庭的关爱。年初以来,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参与人数500余人次。
持续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红白事办理标准和流程。围绕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酗酒赌博等不文明现象,开展专项监督工作。积极推行“红黑榜”,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红榜上榜7人,黑榜上榜2人。以家风建设为核心,评选“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老人”等先进典型30余人,打造好人长廊,展示榜样事迹。开展“说说咱村那些事儿”移风易俗讲述活动2场,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村内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新气象。
始终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有机结合,把打造宜居环境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修建村内白色路面4300延长米,安装村路路灯73盏,修筑石砌边沟8100延长米,路肩石化7.3万平方米,硬件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维修村部办公室、文化活动室600平方米,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6000平方米,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的灯光球场,完善系列配套设施,打造140平方米农家书屋,为村民存储各类图书1000余册,村民参与系列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持续高涨。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强阵地,打通政策理论宣讲和乡风文明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常态化组织村民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身边的感动”等宣讲活动20余场,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50余人成立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文艺骨干的引领下,精心编演文艺节目,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文明新风。累计开展“送戏、送文化下乡”演出10余场,观看群众800余人次。依托“文明实践大讲堂”,定期开展农业技术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0余次,参与人数500余人次,专业人员通过深入讲解种植养殖技术、解读惠民政策、弘扬道德风尚,帮助村民提升致富能力,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文明素养,为乡村发展注入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