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朋友问到,当下包括、、等多家银行纷纷推出年化利率 3% 左右的纯信用经营贷产品,经营贷市场竞争激烈,这背后原因及影响如何。
实际上,当前经营贷利率跌破 3%,主要是信贷需求不足,银行需争抢优质客户导致。加之政策导向要求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央行降准等操作也使得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这确实可以看做是银行新一轮信贷 “以价换量” 的信号,但仍然要注意的是,这种低价竞争容易引发不良贷款风险,且难以弥补息差损失。
可以预期,消费贷此前因价格战受到监管指导,如今经营贷接棒降价,可持续性仍然较低。从银行净息差和付息成本来看,经营贷利率的合理低价水平需覆盖资金、运营和风险成本,不同银行因资金与运营成本差异,合理低价也不尽相同,如大行在这方面成本相对较低。未来经营贷良性展业,应优化客群结构,拓展综合金融服务,借助科技提高风控能力,挖掘新兴的绿色金融、乡村金融等领域的需求。
必须要指出的是,银行价格战的边界在于保障合规、风险可控以及自身可持续运营。不能无序低价竞争,导致息差过度受损、风险失控,要遵循监管要求,平衡好短期获客与长期盈利、风险防控的关系,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
面对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银行可从三方面平衡规模、盈利和风险的关系。一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非息收入;二是合理定价贷款,控制资金成本;三是强化风险识别与管控,通过科技赋能精准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