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媒体记者 明洁 见习记者 汪盈盈 阮班浩)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5—16万亩。当前正是我县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们正在开展一场“虫口夺粮”的攻坚战。植保无人机在空中划出精准航线,物联网监测设备24小时“把脉”田间,一套“天上飞、地上查、云端管”的立体防控体系,为全县16万亩水稻筑起安全屏障。
7月31日,大畈镇隐水村村民方家水在自家种的6亩水稻中发现虫害,当天就迎来了县里的农技专家。从虫情诊断到无人机施药,一条龙服务让老方直呼“没想到”。
高效防治的背后,是农技人员用脚步丈量出的责任担当。顶着烈日,踏着泥泞,他们穿梭在稻浪之间,一株株查看苗情,一片片监测虫害,用专业与汗水守护着每一株稻穗的成长。
科技赋能,让田间管理更“智慧”。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物联网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对病虫害进行“智能诊断”。一旦发现异常,预警信息即刻直达农技专家和农户手机,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这套系统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超过95%,防治效率提升40%,为粮食安全加上了一道“科技锁”。
科技手段的运用,离不开作风的转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山县农业农村局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精准的技术服务,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保障,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解民忧的实际行动,用“铁脚板”走实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通过这种"科技+服务"的模式,全县已累计完成水稻统防统治15000余亩,发放高效低毒药剂24000包,开展农技培训10余场次。金秋时节,这片科技护航的稻田,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