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从法律保护角度看营商环境的改善提升

2025-09-16 17:42890kongyu

在过去看似艰难重重却又意义非凡的2021年里,我国的营商环境提升有目共睹。通过深化改革不断的扩大开放,市场体系基础建设不断完善,要素市场配置不断优化,我国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等新举措,使我国的营商环境不断好转。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学会居安思危,加强自省才能更快成长。

从近年来一些法律案件中可以窥之,依然有企业经营人员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认识不充分。一些经营人员对于生产经营相关的基础法律问题不清楚,如合同签订时有无管辖权的约定,仲裁委与法院的区别等,甚至有在未经过政府特许经营允许的企业向个人或社会公众进行融资的情况,这很可能会因为违反金融方面的硬性规定而受到法律的否定和制裁,甚至于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此类法律意识的淡薄客观上也限制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的长期性因素与短期性冲击相互交织,使得其融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银行等资方为降低坏账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收回贷款,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甚至影响到正常经营。其中中小微企业由于其抗风险能力差,在存单质押融资、出口退税质押融资等情形中,基于存单兑付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口退税不能及时实现问题等不确定性因素,小微企业为了实现资金周转以求得生存,可能会存在伪造票据、虚假兑付等违规行为。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产生存在多方面原因,既有中小微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人员结构、行业特点等因素客观决定了其风险比例相对更大;也有法院宣传工作不够到位,法治体系构建相对滞后,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新业态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

从法律保护角度来看,尽快建构及完善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规范体系,使法治的力量能够真正切入到中小微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能有效培养主体法治意识,培育良好法治生态。各地法院也应加强与司法局、民营办、市场主体的沟通,通过各类沟通协调机制,派出法律骨干对市场主体进行相关法律宣讲,提高市场主体法律风险意识和处理法律风险能力。

总的来说,成熟的市场主体基本都内设有法务部门或聘请了专业律师团队管控法律风险,其面临的法律风险问题相对较少,因而中小型企业更需要政府、法院指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构建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营商环境。(作者:敬小)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谷歌承认开放网络衰退与对外宣称繁荣引争议
谷歌因对开放网络状况前后不一的表态而陷入舆论争议。出版商和业内批评人士指责谷歌通过 AI 服务抽取内容,反而加速了开放网络的

0评论2025-09-2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