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濠河水波潋滟,倒映着南通群英馆青灰色的砖墙。当我与农发行青年同事们踏入这座江海英才的殿堂,历史的涛声与时代的跫音在展厅间交织回响——从三国名将吕岱的青铜剑光,到“蛟龙号”深潜器的钛合金舱壁,一部跨越千年的南通精神史诗在眼前徐徐展开。
一、江海星辰:穿越时空的英才图谱
古代馆内,抗倭英雄曹顶的雕像凛然矗立。这位余西古镇走出的平民英雄,曾以折刀跨马之姿血战倭寇。凝视铠甲上的刀痕,那句“冷刀热血挥倭寇,为国战死亦鬼雄”的铭文,让青年党员们驻足沉思——金融战场虽无硝烟,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同样需要这般孤勇。
移步近代展区,张謇的实业救国之路如长卷铺展。“一城三镇”规划图上,大生纱厂的纺锤与师范学堂的讲台交错,370所学校与20多家企业的数字背后,是“父教育、母实业”的赤子情怀。玻璃展柜中泛黄的《啬翁自订年谱》,记录着这位状元企业家在资金链断裂时“卖字筹款”的坚守。同展区的沈敬夫事迹更触动金融人:这位姜灶镇布商在张謇创业维艰时倾囊相助,其“风险共担”的义举,恰似当代银企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先声。
当代馆的星光更为璀璨:科技穹顶陈列着52位南通籍两院院士的成就。杨裕生院士的核试验手稿、崔维成“蛟龙号”舱内服,诠释着“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匠心;冠军长廊中,奥运冠军的笑脸绽放。陈若琳“水花消失术”的慢镜头回放,与黄旭体操吊环上的老茧特写,诉说着“冠军摇篮”的拼搏基因;教育星空里,李吉林老师的巨幅肖像温柔注视来人。这位情境教育创始人从二附小教室走向联合国讲坛的足迹,让农发行青年信贷员们感慨:“服务乡村振兴,也需如她般深耕田间地头”。
二、精神密码:群英谱系中的农发启示
在忠魂丹心展板前,南通籍飞行员四代传承的故事引发热议。从抗美援朝“一等功臣”郑长驾驶战鹰首战美军,到清华学子朱坷沁携“启航奖金奖”投身空军——展厅顶部悬挂的歼-20模型,与农发行“服务国家战略”的标语在青年心中交叠生辉。“支农为国不是口号,是如郑长般‘拎头盔如厕’的战备状态!”新员工小陈在笔记上郑重说着感悟。
当我们驻足范氏诗文世家展窗,一个家族跨越600年的文脉传承震撼人心。范仲淹“先忧后乐”精神通过30余代子孙延续,范伯子“我与子瞻为旷荡”的诗稿旁,陈列着其后裔在航天、医学领域的成就证书。这让我们顿悟:农发行“支农为国”的使命,何尝不是需要代代相传的金融史诗?
最动人的课堂在当代企业家展区。张謇手书“言忠信,行笃敬”的六字诫言,在射灯下熠熠生辉。青年客户经理们围绕这则百年企训展开辩论:“这何尝不是现代风控准则的雏形?‘忠信’即客户尽调要实,‘笃敬’即资金监管要严!”
三、青春接力:在金融沃野续写英魂
从前觉得金融服务是冰冷的数字,今天才懂每一笔贷款都流淌着张謇式的热血。而我们农发行青年,何尝不是乡村振兴金融疆场的“飞行编队”?当稻浪翻涌的田野需要信贷活水,当智慧农业的蓝海渴求资本助力,群英馆的星光已为我们标定航向:以先贤之诚恒,守大国之粮仓。(陆荟羽)